時間:2023-08-30 來源:國能日新
今年,儲能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上半年項目數量(含規劃、建設中和運行項目)850個,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已超20GW。同時,今年僅7月,從國家到地方就有四十余項新型儲能政策發布或征求意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若干舉措(征求意見稿)》中,更是分別從用戶側資源、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方面提出新型儲能市場化建設思路。
由此可見,儲能產業已經進入政策和市場雙驅動階段。規模化發展趨勢下,新型儲能切實應用問題備受矚目。
順應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大勢,國能日新利用自身在算法、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帶來智慧儲能高盈收運營解決方案,將儲能與新能源綠電消納、電網調峰調頻、以及用電負荷有機互聯互動,真正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智慧儲能構筑。方案全面覆蓋電源側風光儲電站、獨立儲能電站、用戶側工商業儲能場景,全方位提升儲能站運行效率與效益:在發電側,可幫助儲能電站借助儲能系統降低考核、提高市場收益;在電網側,加強獨立儲能對調度響應能力,從而降低供電成本、保障電能質量;在用戶側,保障穩定用電,節省用電成本,并通過虛擬電廠和電力交易進一步提升用戶收益。
此外,隨著工商業儲能裝機需求和市場熱度持續升高,國能日新依托強大、成熟的智慧儲能運營能力,為工商業用戶提供從儲能項目投資建設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形成安全、智能、高效的儲能智慧生態閉環,幫助工商業用戶穩定用電,獲取電費收益。
不同場景下 智慧儲能創新應用
所謂“智慧儲能”,即在日漸多元的儲能應用場景與盈利模式下,將儲能與多種應用組合搭配的創新模式,以強大運營能力充分發揮新型儲能能效價值。8月29日,第九屆中國國際光儲充大會頒獎晚宴上,國能日新榮獲“2023年度最佳EMS供應商”獎項,技術實力受到行業一致認可。國能日新智慧儲能高盈收運營解決方案通過智慧策略,可綜合提升儲能運營效率以及客戶整體收益,用智慧開啟儲能新時代。
△發電側
儲能在新能源發電側最主要的應用是能量時移,通過在不同時段充放電,來平滑新能源波動性,提高消納能力,實現削峰填谷。然而,新能源配儲要求在我國多地實施后,各地電網對儲能調度缺乏統一規范,導致儲能在源端的利用率不高、不能被電網調度,最終無法達到新能源配儲的根本目的,更無法為業主帶來效益。國能日新針對這一痛點,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造智慧儲能+電力交易、智慧儲能+一次調頻、智慧儲能+功率預測的應用,讓儲能配合新能源出力智慧充放電,并以精準、快速儲能調頻能力提升儲能響應調度能力,通過多維度智慧儲能綜合應用,實現發電側儲能智運行,和新能源協調互動,提升經濟性運營水平。
△電網側
電網側儲能裝機以獨立儲能項目為首,在對全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應用裝機的統計中,截至今年上半年,獨立儲能已超過半數。單個項目規模大、總計項目數量多,是電網側獨立儲能的首要特點。目前,獨立儲能商業模式主要是“新能源容量租賃+調峰輔助服務補償租賃費”或“新能源容量租賃+現貨市場價差”兩種。國能日新智慧儲能解決方案順應百兆瓦級大儲發展趨勢,具備強大數據處理能力,結合電力交易應用,實現獨立儲能智慧盈收、助力儲能規模化降本。
△用戶側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逐步深入,峰谷價差拉大、輔助服務和現貨市場使電力價格更為靈活多變,為用戶側工商業儲能及微網提供更多的應用模式和盈利空間。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6月份,全國共備案了250多個用戶側儲能項目,規模合計2.7GWh,針對性集中在江蘇、浙江和廣東三地。用戶側工商業/微網儲能應用主要有削峰填谷、需量控制、應急電源等,是區域性用電的一大保障。國能日新儲能云管家解決方案采用“云邊協同”管理模式,實現多站統一管理,協同控制,并基于多元主體互聯技術,結合智慧儲能+微電網、智慧儲能+虛擬電廠應用,達到儲能電站統籌管理的降本增效,保障用電,移峰填谷,節省電費,創造更多價值。
市場時代 數據解答儲能經濟性議題
隨著儲能利好政策落地、電力現貨交易試點工作開展,儲能電站盈利模式逐漸清晰,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主要包括提升棄電消納、參與輔助服務交易、電能量交易、峰谷套利、容量租賃等。在電力現貨市場快速推進、國內多個試點啟動、市場覆蓋范圍逐漸擴大的當下,發電企業等市場主體想在電力市場改革中搶占先機,需改變原有運營模式,通過儲能系統配合出力參與市場。
國能日新深耕數據技術多年,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以數智化產品與服務,實現儲能系統能量流與信息流的深度融合,從而達到對儲能系統的精細化管控、高收益運營。新型儲能市場化應用已成為目前最受關注的問題,國能日新以數據技術交出儲能高經濟性運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