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來源:國能日新
8月2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西安交通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八屆儲能西部論壇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本次大會以“聚焦電力市場新機制,提升儲能規模化運營效率”為題,共設立8場專題論壇,涵蓋了儲能市場機制、技術與方案以及應用市場三個層面,為儲能規模化、市場化友好路徑指明新方向。
根據CNESA DataLink全球儲能數據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70.2GW,其中新型儲能約占30%,預計下半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3年全年新增裝機將達到15-20GW,新型儲能已正式迎來規模化新階段,但利用率、經濟性低問題仍然是新型儲能發展中的首要問題。
目前來看,要想解決利用率、經濟性低問題,仍需回歸市場引導。大會上,夏清教授提出多市場均衡理論,即,為了適應高比例新能源及儲能的電力體系,需建立容量+現貨為主、中長期為輔的電力市場機制,使新能源出力波動、市場供需關系變化能夠及時地在電價上反映出來,以價格刺激用戶參與市場的積極性,最終在用戶自發的選擇下達到均衡。
拓展應用場景 解決根本問題
8月3日上午,國能日新在“新型儲能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實踐”論壇中,以《新型儲能數智化運營高盈收模式探究》為題,對新型儲能多樣化、市場化應用新模式進行報告。我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持續上升,全國各省陸續發布相關補貼政策。國能日新提出,積極拓展儲能在微電網、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以及儲能作為可聚合資源接入虛擬電廠的幾大應用場景,將有效發揮儲能能效價值,有望解決目前新型儲能“裝了不用、用了不賺”的問題。
當前,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的盈利模式和應用需求各不相同。電源側新能源配儲電站盈利模式主要有四:(1)減少新能源棄風棄光帶來的收益;(2)提供電網一次/二次調頻輔助服務收益;(3)減少雙細則考核費用的收益;(4)通過市場交易峰谷價差套利收益。電網側獨立儲能,則以“新能源容量租賃+調峰輔助服務補償租賃費”或“新能源容量租賃+現貨市場價差”兩種商業模式為主。而對于以工商業儲能為主的用戶側儲能來說,隨著電力市場改革逐步深入,峰谷價差拉大、輔助服務和現貨市場使電力價格更為靈活多變,為用戶側儲能提供更多的應用模式和盈利空間。基于分時電價和兩部制電價,用戶側儲能主要盈利模式為峰谷套利、需量控制等。
國能日新全場景智慧儲能解決方案
國能日新作為能源數據服務與應用開發的提供商,在云計算、AI算法、大數據等領域有豐富經驗與專業性優勢。依托多年來對數據技術的深耕,國能日新集成全場景智慧儲能解決方案,以儲能智慧EMS+系統為核心,衍生出儲能+電力交易、儲能+虛擬電廠、儲能+微電網幾大創新應用場景,充分挖掘儲能能效價值。
在儲能+電力交易的場景中,國能日新主要考慮當地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政策,結合出力預測、供需預測、煤價波動等影響電力現貨價格的因素,給出利益最大化的儲能參與交易的充放電策略。儲能參與電力現貨市場政策陸續在多省落地,面對尚不完善的結算規則和實時波動的現貨價格,國能日新全場景智慧儲能解決方案依托強大精準的價格預測能力和EMS多層級優化協調管控,為用戶帶來切實收益,真正推動儲能市場化發展。隨著多省開放虛擬電廠運營試點,國能日新亦提供虛擬電廠平臺建設及運營服務,將儲能作為優質可聚合資源接入虛擬電廠平臺,通過調峰輔助服務、需求側響應、和電能量交易為用戶創造價值。
近年來,工商業儲能蓬勃發展下,儲能+微電網的應用形式正在快速普及。國能日新為工商業儲能提供本地+云的“云邊協同”的智能化管控平臺,針對并網型/離網型微電網不同的應用需求,利用分時電價機制,提供最適合的儲能充放電策略,保障電力供應,優化用電配比,節省用電成本。
大勢已至 儲能更上層樓
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對各類調節性資源需求迅速增長,新型儲能項目加速落地,裝機規模持續快速提升,儲能產業已經進入政策和市場雙驅動階段。如何充分、高效利用儲能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而國能日新基于能源數據技術優勢,以智慧數據策略與管控,順應以市場機制刺激儲能發展的趨勢,拓展儲能在微電網、電力交易、虛擬電廠中的創新應用,發揮儲能靈活調節能力,實現儲能高儲高收。今年以來,峰谷電價差拉大和峰谷時段優化帶來了我國用戶側儲能裝機量大幅增長。國能日新除提供工商業儲能一體化解決方案外,還對工商業儲能項目從設計、建設、到運營進行全鏈投資,助力項目順利落地。隨著第八屆儲能西部論壇的順利進行,新型儲能多元可能性正在被發掘。儲能發展的新階段已到來,國能日新愿與行業同仁一起,為儲能邁上新臺階助力。